大米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,很多人認為只要大米的質量好,品牌認知度高就能賣得很好,其實不然,好產品要賣好,不管是在自身的銷售上還是打假力度、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上都要做好才行。下面我們就去看看五常大米的銷售的情況吧。
這些天,五常大米遇上了煩惱。據說因為市場上冒牌大米太多,直接間接導致糧農大米積壓,或者賣不出好價錢,“假李逵急煞真李逵”。細究一下,自從五常大米獲得地理標志產品以來,這種煩惱似乎就沒有停止過。不獨如此,其他獲得地理標志的產品,諸如陽澄湖大閘蟹、贛南臍橙、洛川蘋果等,舉凡在市場上吃得開的,幾乎都有同樣的煩惱。
貨是好貨,偏偏被“賣壞”了,問題出在哪里?當然與假冒太多有關。市場造假是個老大難問題,無論國際還是國內,好牌子都吃過這種虧。不過,像大米、螃蟹這樣的地理標志產品,在一個區域內幾乎公開假冒、盡人皆知,并不多見。這里面,當然有地理標志產品的特殊性,比如地理產品通常按照行政區劃申報,與之臨近的地區,可能自然條件一樣,產品質量不相上下,“傍名牌”者就有些理所當然了。
既然是區域品牌,對各地來說,當然越多越好,所以許多地方對申報地理標志很積極,有的地方還有考核,成為一種政績,這進一步催生了地方熱情。但是,地方政府對如何維護品牌并不內行,得到授牌后,有的是本地生產者誰都可以用,有的是協會出面打理,交錢就行,還有的是上屆領導抓了幾個品牌,新的領導就抓別的品牌,對老牌子視而不見。這種短期行為特征,導致許多授牌后續問題難以解決。比如,假冒之類,好賣的假冒橫行,不好賣的束之高閣,連本地人都不知道。
對區域內生產者,地理標志產品對所有人都是好事。既然是所有人,就不屬于獨家,大家都可以“上車”,但誰都沒有能力出面維護品牌,誰出面維護都可能成“無名英雄”,做無謂犧牲,“搭便車”就不知不覺成為主動或被動選擇,先賺錢再說,以致品牌亂象叢生。同時,很多地理標志產品本身需要不斷更新改良,不然就會慢慢退化。但各自搭車,各顧眼前,有的地理產品會逐漸品質弱化、名不符實,被其他產品蓋過替代了。
因此,好產品要賣好,從下游終端來說需要加大打假力度、維護市場公平競爭;從上游來說,還是要做好自己,別讓短期行為毀了產品,毀了市場。好產品“賣壞”,問題和原因很多。但是,問題再多,只要真抓真干,每年解決一點,每年化解一個,該管的管到底,該放的放到位,一年接一年,一屆接一屆,老話題終會得到新解答。不下真功夫,不謀劃長遠,一塊牌子很難“吃到底”。與其年年在“風口期”站臺亮相喊口號,不如下功夫扎扎實實把自己做成四季的風景。當然,這說的不只是農產品。
COPYRIGHT?2018 樺川縣旭日米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備11002089號-2
累計瀏覽量:443208